2012年9月22日 星期六

抱歉這陣子我的工作一浪接一浪,工作以外,又要為搬家而忙碌,以致沒有時間去更新這個網誌。

雖然早已準備好寫文章的材料,可是苦無時間執筆處理。

待一切安排妥頓,我會立即把整理好的文章即時上載。

在此,請各位朋友們耐心等待一下。我會盡快處理!

2012年8月18日 星期六

公司商業牌照簡介

1. 漁農自然護理署
再出口證明書(非《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或未受法例第586章管制的物種)
出口/再出口許可證(瀕危物種)
出口基因改造生物以向環境釋出的輸出通知書及核准副本
動物健康證書
動物售賣商牌照
動物寄養所牌照
動物產品衞生證書
向環境釋出基因改造生物的核准
在海岸公園或海岸保護區進行商業活動的許可證
基因改造生物進出口須備的訂明文件
奶場牌照
植物檢疫證明書
植物進口證
海魚養殖業牌照
特別許可證(從海外進口種豬)
特別許可證(從海外進口貓狗)
特別許可證(從海外進口鳥獸)
特別許可證(進口食用龜)
管有許可證(瀕危物種)
許可證(動物產品及從中國進口哺乳類動物)
許可證(種豬 – 中國)
進口/從公海引進許可證(瀕危物種)
郊野公園或特別地區內進行以商業為目的或因商業而附帶引起的任何活動的許可證
除害劑牌照
除害劑許可證
騎馬場地牌照
鳥獸展覽牌照/鳥獸展覽臨時許可證
轉口植物檢疫證明書
2. 土木工程拓展署
傾卸泥土執照
採礦牌照
探礦牌照
搬運沙粒許可證
申請在本港使用爆破用爆炸品
礦場燃爆證書
第一類危險品牌照
第一類危險品移走許可證
第一類危險品管有牌照及第一類危險品使用許可證
第一類危險品製造牌照
申請在本港使用非爆破用爆炸品
3. 公司註冊處
公司註冊證明書
非香港公司註冊證明書
放債人牌照
4. 創意香港
特別效果牌照
5. 衛生署
中成藥進/出口許可證
中成藥批發商牌照
中成藥製造商牌照
中成藥註冊證明書
中藥材批發商牌照
中藥材零售商牌照
人類屍體進口許可證
入口證(藥劑製品及藥物)
出口證(藥劑製品及藥物)
列載毒藥銷售商牌照
動物實驗牌照
危險藥物批發商牌照
危險藥物製劑製造商牌照
受規管產品的豁免
抗生素許可證
放射性物質牌照
毒藥批發牌照
獲授權毒藥銷售商的處所註冊證明書
生物物質進口許可證
藥劑製品進出口商註冊證明書
藥品/製品註冊證明書
製造商(外包裝)牌照
製造商牌照
診療所註冊證書
輻照儀器牌照
醫院、護養院或留產院註冊證明書
放射性物質及輻照儀器的進口證
中藥材進/出口許可證
6. 教育局
學校臨時註冊/註冊證明書
持牌補習社
非本地高等及專業教育課程的註冊
7. 環境保護署
使用受管制化學品許可證
准許使用機動設備及/或進行訂明建築工程的建築噪音許可證
准許進行撞擊式打樁的建築噪音許可證
出口受管制化學品許可證
化學廢物收集牌照
化學廢物產生者登記
化學廢物處置牌照
工業、商業及公共機構排污牌照
廢物進/出口許可證
手提撞擊式破碎機噪音標籤
批准使用化油劑及類似物質
批准使用大於450公升的化學廢物容器
提交受規管建築漆料通知書
汽體回收系統測試証書
海上傾倒許可證
火爐、烘爐及煙囱批准證明書
申請在塑膠購物袋環保徵費計劃下,登記為”登記零售商”/”登記零售店”
申請開立處置建築廢物繳費帳戶
申請開設醫療廢物場內收集站
空氣壓縮機噪音標籤
索取醫療廢物產生者地點編碼
製造受管制化學品許可證
註冊成為石棉化驗所
註冊成為石棉承辦商及石棉監管人
註冊成為石棉顧問
轉運及過境受管制化學品許可證
進口受管制化學品許可證
進行指明工序牌照
醫療廢物收集牌照
醫療廢物處置牌照
露天焚燒許可證
根據條例第17條的規定呈報指定(甲類)化學廢物通知書
申請環境許可證
使用受限制液體燃料的有關裝置之合格証明書
8. 食物環境衛生署
普通食肆牌照及暫准普通食肆牌照
普通食肆牌照/小食食肆牌照及其暫准牌照
水上食肆牌照
烘製麵包餅食店牌照及暫准烘製麵包餅食店牌照
綜合食物店牌照及暫准綜合食物店牌照
食物製造廠牌照及暫准食物製造廠牌照
臨時食物製造廠牌照
新鮮糧食店牌照及暫准新鮮糧食店牌照
冰凍甜點製造廠牌照及暫准冰凍甜點製造廠牌照
奶品廠牌照及暫准奶品廠牌照
凍房牌照及暫准凍房牌照
食肆設置露天座位批准
工廠食堂牌照及暫准工廠食堂牌照
燒味及鹵味店牌照 / 暫准燒味及鹵味店牌照
酒牌
會社酒牌
屠房牌照
殯儀館牌照
商營浴室牌照
厭惡性行業牌照
泳池牌照
殮葬商牌照
公眾娛樂場所牌照
公眾娛樂場所牌照
限制出售的食物許可證
限制出售的食物許可證
限制出售的食物 (售賣刺身/壽司/供不經烹煮而食用的蠔及肉類)許可證
非瓶裝飲品許可證
冰凍甜點許可證
牛奶許可證
涼茶許可證
以售賣機售賣食物許可證
食肆內的卡拉OK場所許可證及臨時卡拉OK場所許可證
內地冰鮮雞輸入香港批準
冰凍甜點的進口許可
動物製食品衞生證書
奶類(包括忌廉)及奶類飲品的進口許可
將冷藏野味、肉類或家禽經香港輸往中國或澳門的轉口許可
登記為貯存進口肉類及家禽的冷藏庫
輸入野味、肉類及家禽的進口許可
進口證(冷藏肉類、冰鮮肉類、冷藏家禽和冰鮮家禽)
登記為食物進口商/食物分銷商
登記為食物進口商/食物分銷商
9. 稅務局
商業登記證
慈善團體
10. 知識產權署
香港商標註冊
香港專利註冊
香港外觀設計註冊
11. 勞工署
職業介紹所牌照
鍋爐及壓力容器條例(第56章)合格證書
鍋爐及壓力容器登記證明書
12.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挖掘及搜尋古物牌照
遊樂場所牌照 (公眾保齡球場)
遊樂場所牌照(公眾溜冰場)
遊樂場所牌照(桌球館)
13. 海事處
國際噸位證書
國際載重線證書
國際防止油類污染證書及增補
客船安全證書
最低安全配員證書
根據《商船(本地船隻)條例》領牌船隻的船舶圖則批准、檢驗及/或再度檢查
油污損害民事責任保險證明書或其他保證證明書
14. 電影、報刊及物品管理辦事處
包裝物證明書
報刊發行人牌照
宣傳資料證明書
本地報刊註冊
核准/ 豁免證明書
通訊社註冊
15. 保險業監理處
保險經紀的授權
經營再保險業務的授權
經營長期保險業務的授權
經營專屬自保保險業務的授權
經營一般保險業務的授權
保險代理人的登記
16. 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
STCW GMDSS 無線電證書及簽註
公共無線電通訊服務牌照(簡稱PRS牌照)
其他須領牌電視節目服務牌照(酒店)
出口及進口許可證
實驗電台牌照
專用移動無線電系統牌照(系統包括基地/ 固定電台及移動電台)
專用移動無線電系統牌照(系統只限手提無線電通話機)
工業、科學及醫學電子器材牌照
本地免費電視節目服務牌照
本地收費電視節目服務牌照
業餘無線電台牌照
海上無線電(本地船隻)牌照
無線電商牌照(放寬限制)
無線電測量和傳送指令,狀態及數據的牌照
無線電通訊學校牌照
甲類其他須領牌電視節目服務牌照
的士無線電通訊服務牌照
私用無線電傳呼系統牌照
空間電台傳送者牌照
綜合傳送者牌照
聲音廣播牌照
自設對外電訊系統牌照(簡稱SPETS牌照)
航空器電台牌照
航空甚高頻固定電台牌照
船舶電台牌照
衞星電視共用天線牌照
認可的外國GMDSS無線電證書持有人申請GMDSS等值資格證明書及簽註和證書延續簽註申請指引
酒店電視(發送)牌照
非本地電視節目服務牌照
服務營辦商牌照
無線電廣播轉播電台牌照
廣播轉播電台牌照
STCW GMDSS等值資格證明書及簽註
17. 工業貿易署
內地糧食及其製粉進口商登記證明書
出口許可證 (非紡織品) (配方粉)
出口許可證 (非紡織品) (食米)
出口許可證(戰略物品)
出口證(消耗臭氧層物質)
未經加工鑽石商登記
根據保護臭氧層條例註冊
申請作為獲批准的食米貯存地方
紡織商登記方案下的出口通知書 (紡織品) / 出口許可證 (紡織品)
紡織商登記方案下的進口通知書 (紡織品) / 進口許可證 (紡織品)
裁剪及車縫成衣生產通知書
註冊為食米貯存商申請書
轉運貨物豁免許可證方案
進出口證(供經香港轉運消耗臭氧層物質使用)
進口許可證 (非紡織品) (食米)
進口許可證(戰略物品)
進口證(消耗臭氧層物質)
金伯利證書 (出口)
金伯利證書 (進口)
香港「備案葡萄酒出口商」登記證明書
香港服務提供者證明書
18. 香港海關
金錢服務商牌照
進出口牌照
特別進口牌照
一般保稅倉牌照
公眾保稅倉牌照
私用保稅倉牌照
煙草製造商牌照
酒類製造商牌照
酒房牌照
蒸餾器牌照(只發給財政司司長認可之教育、科學或慈善機構)
碳氫油製造商牌照
19. 警務署
槍械牌照
按摩院牌照
當押商牌照
臨時酒牌
公眾遊行集會通知
舞龍/舞獅/舞麒麟許可證
保安人員許可證
社團事務牌照
20. 民政事務署
有關旅館、會社、床位寓所及卡拉OK場所牌照
有關舉報無牌經營旅館、會社、床位寓所及卡拉OK場所
有關遊戲機中心牌照及有獎娛樂遊戲牌照
有關獎券活動牌照
推廣生意的競賽牌照
氹波拿牌照
公眾舞廳牌照
21. 水務署
水喉匠牌照
釣魚牌照
22. 屋宇署
認可人士
註冊結構工程師
註冊岩土工程師
註冊檢驗人員
註冊一般建築承建商
註冊專門承建商
註冊小型工程承建商名冊
23. 消防署
危險物品牌照
危險品牌照
氣瓶審批和檢驗牌照
申請批准使用氣瓶牌照
消防裝置及設備的產品牌照

24. CEPA
香港原產地證
香港廠牌
25. 證監會牌照
類別 1: 證券交易
類別 2: 期貨合約交易
類別 3: 槓桿式外匯交易
類別 4: 就證券提供意見
類別 5: 就期貨合約提供意見
類別 6: 就機構融資提供意見
類別 7: 提供自動化交易服務
類別 8: 提供證券保證金融資
類別 9: 提供資產管理
類別 10: 提供信貸評級服務
26. 銀行牌照
持牌銀行
有限制牌照銀行
接受存款公司
27.社會福利署
安老院舍牌照

2012年8月13日 星期一

室內空間資訊 : 間隔牆篇1

平時,我們在一個室內空間裡,都需要規劃出間隔來作出日常生活或工作作息空間。

我們總常聽人說,這是主牆這是磚牆這是板間牆等等…。


可能很多人也未必知道,間隔牆的種類、分別、和其可承受的壓力和負荷。


主力牆,或可稱作主力結構牆。望文生義,結構牆為整幢建築的結構之一,其功能為支撐、分散及承受整個建築結構負荷、把重量平均移到地面或地基上,是不可更動,改裝、或移除的。(當然這只是很簡單和片面的解釋)


如何可以辨識什麼是結構牆?最佳的方法是參考已獲屋宇署簽署批准認可的建築結構圖則。


一般情況下,沒接受過相關專業知識和訓練的大眾市民,是不會輕易理解圖則內的專業術語、力學、計算出的每平方尺的負載量等等。簡單說,這些資訊對一般人來說是不能理解。


所以,在此小弟分享一下坊間最常見「非正統主流」的查看方法。


方法一、
目測: 檢查結構牆的厚度。(當然可以用尺量度)


結構牆比一般間隔為厚,可以厚至300~400mm或以上,最薄也有150~175mm。


注意:這個方法不適用於樓齡太舊的建築物,因為很多戰前或戰後建築,其力學計算方式和現在有點不同,再加上建築物飽經滄桑,石屎老化、鋼筋銹蝕,其結構穩定性已大打折扣,如需要大型裝修或維修,仍然建議聘用註冊建築師、結構工程師或測量師瞰察以作專業評估。


方法二、
耳聽: 敲牆。

這是坊間一個流傳已久的方法之一,理論是透過敲打牆壁所產生的迴盪和聲響來辨別。結構牆由其鋼筋於是連接上下樓板的結構,故此敲打起來,聲音較厚沉,甚至無聲,迴盪較少。


註: 此方法其實較易出錯,聽聲音也較為主觀。

而此方法反而適合用作檢測室內批盪、磁磚有否剝落。

==============================

下一章則分享如何分辨其他不同的牆身。

2012年8月5日 星期日

水喉問題

香港舊樓多,因為業權關係,很多時也沒有維修大廈水喉,以致有很多問題,影響住戶健康,建議住戶購買有效能的淨水機,及定期安排師傅上門檢查水管安全,水質質素,及水喉的狀況,以保持食水及厠所水正常運作。
有一些香港食水的資料,住戶應先了解,避免走入知識誤區。
經水務署濾水廠處理後的食水與其他先進國家一樣,品質優良,加上妥善的大廈管理,食水可無須煮沸,直接飲用。
然而,當食水經大廈的喉管送往用戶時,水質未必如濾水廠輸出時的品質一樣,原因是過去本港多採用無內搪層鍍鋅鋼管,這種喉管用上數年便開始生銹,當食水在生銹喉管內停留一段時間後即會變黃。
呈黃色的食水只含微量鐵質,不會危害健康。事實上,一般人每日從食物中吸收的鐵質,遠超從這些食水中所吸取的鐵質。在正常情況下,只須開動水龍頭沖洗片刻,水帶微黃的問題通常可解決。至於食水變黃情況嚴重的個案,如需改善,則要更換水管。
自1995年12月23日起,水務署禁止使用無內搪層鍍鋅鋼管。要避免水管生銹,你可使用有內搪層鍍鋅鋼管、銅管、不銹鋼管和聚乙烯管等。
水箱的保養亦十分重要,水箱污濁也會影響水質,因此你必須注意及敦促大廈管理處要經常清洗水箱,並妥善維修及保養大廈的供水系統。如對供水系統的清潔有懷疑,可考慮將食水煮沸後才飲用。
居住在鄉村村屋所飲用天然水源的住戶,則必須將食水煮沸後才可飲用
香港的食水質素:
香港食水絕對安全,致癌的機會可以說是零。因為無論過去或現在,香港平均每公升食水的三氯甲烷(被視為可能致癌的物質)含量都少於50微克,遠遠低於 300微克的世衛標準。事實上,日常生活中,從其他途徑所接觸的致癌物質比飲用食水更高,而據科學研究結果顯示,一個人每日飲兩公升含有300微克/公升 三氯甲烷的食水,連續飲70年才有十萬分之一的機會致癌。

2012年7月25日 星期三

大自然的破壞力



早陣子打十號風,除了讓街外塌樹、招牌下墮外,很多人的家裡都有很多麻煩事…

前陣子,有人在facebook裡貼上此圖,我也轉載一下。

雖不知道這屋主如何處理,但我看到也會想到一些可能性可導致此現象。

1.)如果是村屋的話,此屋上一層是天台的話,那可能是颱風期間,有建築物部份剝落、或是天台的防水層受損,雨水滲入。

2.)如果上層是一般住宅,也有可能是上層住宅爆水喉/入水/水浸等,由於一般住宅,除了浴室和廚房都會做好防水工程外,一般地方都沒有作出防水處理。於是乎……當全屋水浸,下一層就當災了!

另外,貼原圖的主人說,此乳膠漆也挺厲害!事實是,可以估計到,操刀處理這單位的油漆師傅的確「足料」,這樣的情況,除了油漆產品的抗水性能高之外,油漆師傅手工也非常好!
(
看來卻有點像是膠質的牆紙…但是牆紙的話,卻又未必可以有此「奇景…唯有相信是油漆呢!哈哈!)

在夏天雨季期間,其實我們都應該多加注意窗框窗台、冷氣機、抽氣扇位等位置,因為這些地方,都會有機會滲入雨水。(我家這些位置也於颱風期間遇上當風位,雨水乘著風就是從這些縫隙流進來…如何導引雨水不致於整間屋全濕也弄得我很頭痛!)

如果置之不理,問題慢慢會變得很嚴重呢!因為很多的家居批盪、石屎塌下,都是由於沒有及時處理雨水入屋後帶來的問題。雨水會讓樓宇鋼根生"金秀"膨脹,簡單的力學道理,膨脹後面積擴大,就會「逼爆」石屎。

假如你們日後看到居家裡有地方於下雨天時滲水,你們可試試摸摸其牆身/天花,有否脹起來。如果有的話,也表示裡面的確有滲水現象,不理的話其鋼根會被鏽蝕而變得結構脆弱。

如有任何疑問,可以向你們相熟的工程師或師傅查詢,但最重要是,找一些資歷最起碼要有「小型工程承辦商」資格的已註冊人士進行維修。

2012年7月22日 星期日

「老僭」的問題?!

在這個Blog裡,我一直克制自己不談政治只談設計。

但今次也不能避免的來個抽水,目的帶出本文主旨。

僭建,一般是指違例建築工程,包括未經建築事務監督事先批准及同意而進行的樓宇外部建築工程,以及牽涉到建築物結構的樓宇內部加建或改動工程,常見例子有簷篷、建於外牆的冷氣機及冷卻塔支架、懸掛在外牆的鐵籠、村屋天台的鐵皮屋等;此外,將露台密封起來,或將窗戶變成大型落地玻璃,或在花槽上加建圍封窗口,甚至是在樓梯的圍牆開鑿洞口,也是僭建!至於當局為何要立法禁止僭建?原因很簡單,一來怕未經監管的工程會危及市民的安全,二來是怕僭建物佔用公共空間。

去年,前特首曾蔭權及多名政府高官被揭發住宅有違建建築,已被立法局議員、社會輿論為之嘩然。

之前特首選戰,唐英年被指住宅僭建,也成一時熱話。

到新特首梁振英上場前,亦被揭發其大宅僭建多達六處,亦令新政府蒙羞,港人亦嗤之以鼻。

在於我,從事空內設計工作,僭建這等事兒,其實見慣不怪。

事實上,香港樓宇僭建的數目,確實如同銀河沙數,大多了!

最大的問題,是執法上的無力感。政府的架構本應是很有條理,甚至分工仔細的分門別類,把社會要面對的處理的事情對症下藥。

其實僭建這個問題,在香港很常見,不論是豪宅還是基層民居,比比皆是。不是單單只有政府高官、警隊一哥等人的專利。

所以,屋宇署才會有一些小型工程承辦商補足課程的推出。就是希望這一撮業界人士盡快處理香港的違規建築。

事實上,政府各部門的官僚模式,和坊間很多業主都心存僥幸逃避刑責。都是造就更多的僭建。

在我工作上,也常常看到很多僭建/違規建築物,有時,甚至是客戶要求。

看得到的僭建還好,起碼屋宇署總會定時派人巡視拍照,也會利用空中拍攝來對比署處已存檔的圖則。

但是,道高一尺……他們建地窖,又如何得知?

除了鄰居或知情人告發外,沒有其它方法了。

在我而言,違規建築不可取,當然不建議別人做。

但是,這從根本的探討,就是對法治的意識不足。

這是一個很頭痛的問題。事實上,業界也有很多潛規則,也有很多漏洞讓人鑽空子。

如果要根治問題,這是一個需時日久的抗戰。

2012年7月21日 星期六

比例尺

在室內設計裡,我們最常接觸的是:線條和數字。

在一張空白的紙上劃上線條,把所想表述的空間具像化。而數字則是為了方便理解及定義其空間大小的丈量化。

而我們工作上最常用的工具,就是拉尺和比例尺。

圖紙裡的尺寸數字是基於其比例所顯示。

現實中在地盤裡,一定就是用拉尺量度尺寸資料,而那麼,比例尺是如何使用?!

就此機會也介紹一下吧?



比例尺其實就是按其不同比例刻劃了一定間距的線的尺,一般業界/坊間常用的是三角形、有六個不同比例的繪圖輔助工具,也是設計工作者不可或缺的「搵食架生」!

上面有各種不同的比例尺度,這會依個人或特殊需求的工作者而有所不同。如1:150 ,1:250,.... 基本上比例尺有如下標準六種規格1:100.1:200,1:300,1:400,1:500,1:600等, 通常室內設計較常用的有1:10.1:20,1:30,1:50,1:100....等。

一般來說,在過去十多廿年前,比例尺更會常見的有公制和英制之分。

比例尺的用法其實很簡單,因為它已經把各種比例都刻在上面,使用時只要將所需的比例尺度直接量即可。

例如:使用1:50的比例 就用比例尺上的1/500的刻度來量但必須將其刻度減去一個零,亦即0~10之間為1m(100公分)而其中有10個中刻度,每格為10公分;

而10公分的刻度裡又有最細小的5個刻度,每個刻度代表2公分( 5*2=10公分) 如果一面牆其長度為400公分,那麼比例尺上的刻度就量到40 長度為520公分時,則指到50又兩個中格如此便是520公分啦!

如果是用1:500的比例 就直接用比例尺上的1/500的刻度來量,每個數字的大刻度即其尺寸。

例:0~10之間為10m(1000公分) 0~30之間為30m(3000公分) 依此類推....

基本來說,當某一次的繪圖是選定了用某一個比例來繪畫的話,就必須要專一到底,不能用1:20的比例來畫圖,卻用1:50的來量度圖紙上尺寸。這只會把數據和資料搞錯而已。

2012年7月15日 星期日

effect of VRay ( for Sketchup)

這個星期不斷的忙裡偷閑練習Sketchup,基本上已經算是熟悉了軟件的基本操作和特性。

再配上Vray這個plug-in工具,渲染效果比3DS max的Vray不差。

但設定方面仍有待研究。

我覺得,電腦效果對於室內設計是一個很大的躍進。

它改變了我們對設計的演繹方式,它能讓客戶更易於了解設計後的室內環境如何。

同時,它的壞處也無聲無色都影響著我們。

首先,我們部份人會走向極端,不斷的要把電腦效果圖畫得更像真,提升真實感,但這樣就是顯得本末倒置。電腦效果圖的功能是什麼?我們好像越來越忘記了最初的目的---讓客戶易於了解我們所做的設計。並非讓它成為我們室內設計/工程的收貨標準。

其次,新一代的室內設計師們,也許會更依賴電腦軟件,而忽視自己的真正本錢:會創作的腦袋和描繪技巧。我們都會變得,只需畫得像真,就不用理會設計的元素,甚至我們手繪能力。因為,電腦軟件已能夠替我們處理大多數的事情。

最後,就是電腦立體繪圖軟件,是雙面刃,它能把我們所思所想的具體展現讓客戶明瞭,同時卻會扼殺了我們的能力----也基於其過份具體,我們逐漸失去了創意幻想的空間,我們腦袋或許會有時變得固步自封。這也是由於我們被一些固有、具像、形式化的物件影響著我們的思維。

昨晚原本打算去看母校的設計畢業展,可是,由於抱恙在身而不能前往,實在遺憾。但我每年看學弟妹們的presentation board,都驚歎他們電腦效果的突出。但是,也很擔心他們過份依賴電腦而失去了自己原有的優勢。

唯有說,大家共勉之。

2012年7月14日 星期六

抱恙

是日已被病魔欺侮,鼻涕長流如同吊癒老酮。

故此休息一兩天,以備小弟能有力氣繼續分享。

如令網友帶來不便和不滿,在此致歉。

2012年7月8日 星期日

居家風水

話說近日小弟正物色新地方租住,也正好利用自己的業餘知識:堪輿學,來替自己的找一個合適的住處。

一般人所認識的風水,不外乎是一些很大眾的、或者道聽途說的見解。例如:一進門所面對的大廳兩角就是財位、忌大門進來就看到廁所、窗外不宜面對地盤,或者化解需要用什麼古銅幣、凸鏡、風鈴……等等。

我也不敢在此班門弄斧,對於堪輿學的題目上說什麼偉論分析。

其實,風水學,在我而言,就是一個環境+磁場所影響的心理學。當然這不是單單如此,因為這也涉及到中國對無極太極陰陽的哲學,再推往兩儀四象八卦等等,這是很多古人、大師等等經驗累積,是中國古人對天人合一之哲學概念之集成。

而風水,除了要留意宅向、宅內,還有巒頭的風水。坊間很多大師級、有名氣的堪輿學家,都有著書立說把他們所知所理解的公諸同好,這著實是一種好現象。

而我過去工餘時間學習風水命理,除為了自我增值,多學一門學門並能學以致用外,就是由於個人興趣。

言歸正傳。

這陣子看的租盤不下於十多廿間,每間都各有長短。

從玄空飛星看室內,有些單位不是缺角,就是大門座向不佳。

到了單位內的條件優良,街外巒頭卻是不甚理想。

到一切處之中庸,不過不失之時,租金之昂貴往往讓人吃驚。

還是說一句:能否遇到好的風水樓,也要講求緣份的。(此句等同於"阿媽是女人"=係人都知的道理=廢話!哈哈…)

曾聽說過教我風水的師父如是說:

有些人,命好運好,不用千辛萬苦才勉強求得一個好的風水屋。甚至沒有人教路,也自然而然的運用對的擺設、顏色來加強屋主的運勢。

有些人,就是沒那種命和運,就會找到一個不適合自己居住的屋(因為有些屋要配合特定職業、命格的人住,會有反效果的好。),然後用錯的間隔,以致入住後問題多多,財來財去,輕則小病連綿、頭頭碰黑,重則住在屋裡的人非死則傷。……這也不可不信。

或許也由於我心裡已有以上的一些概念,以致自己找了兩個月,仍未能找到合適的單位。相反,眼看現在市場的租金不斷刷出新高,我也在汗顏。或許不知道,當我能夠成功找到心儀的租盤後,租金是如何的驚人吧?

2012年7月7日 星期六

甲醛 --- 新裝修的有害揮發物質?!

在本文初段,我不寫我的見解,先從網上轉載一些資料給大家了解一下甲醛是什麼?如何定義其安全標準?

================================

大家不要只著眼於甲醛 (formaldehyde),其實新裝修屋內的揮發性有毒物質很多,這些總稱TVOC的東西,除了我們所熟知的甲醛外,還有乙醛、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各種醇類、各種氨類等等,千萬不要以為現在在談論甲醛,問題就只有甲醛而已。

現行的室內空氣品質法將甲醛的最高量訂在 0.1ppm,這是最新的標準,目前全球公認甲醛在空氣中濃度超過 0.1ppm 會導致眼睛和黏膜細胞的傷害,在體內,甲醛可能導致蛋白質不可逆的與DNA鍵結,因此各國標準都已經慢慢在建立中,而我們在網路上找到的那個資料,都是很久以前的舊資料,當年大家對甲醛的危害認知還不夠清楚,所以才會有錯誤的資訊一直延用至今。

一般來說,甲醛在 0.01ppm 時就可以刺激你的嗅覺了。

如果到 0.08ppm,你已經會覺得很臭了,如果是 0.5ppm,那已經會造成你的不舒服。依照醫學期刊指出『當甲醛濃度達到0.4ppm的時候,其致癌死亡率,是一般車禍的九倍。』這樣了解它的危害有多嚴重了嗎?

如果是 0.8ppm,不只是有臭味,大概已經會感覺太刺激了,目前很多專業用攜帶式精密儀器上限是 1ppm,超過就Over了,你想想這代表1ppm 就已經多高了。


看看職安局怎麼說:
甲醛短期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有嗅覺異常、刺激、過敏、肺功能異常、肝功能異常和免疫功能異常等方面,目前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致癌和致畸形物質,是健康殺手。甲醛濃度在空氣中達到 0.06-0.07mg/m3 時,兒童就會發生輕微氣喘。當室內空氣中甲醛含量為 0.1mg/m3 時,就有異味和不適感;達到 0.5mg/m3 時,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淚。長期接觸低劑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鼻咽癌、結腸癌、腦瘤、月經紊亂、細胞核的基因突變。


下面介紹幾種方法,可以適當的降低甲醛的含量:
以上方法可以同時採用,以達到快速清除甲醛的目的。

  • 通風法: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風。
  • 植物吸收法:植物有極強的吸收甲醛的能力,如仙人掌、吊蘭、蘆葦、常春藤、鐵樹、菊花等。。一般來說,大葉面和香草類的植物吸收甲醛的效果較好,如吊蘭、虎尾蘭等。
  • 民間流傳土方法:把茶葉渣、柚子皮、洋蔥片、菠蘿塊等放在剛裝修完的房間內或者用白醋熏蒸整個房間。
  • 活性炭吸附法:固體活性炭具有孔隙多的特點,對甲醛等有害物質具有很強的吸附和分解作用,活性炭的顆粒越小吸附效果越好。
  • 光觸媒分解法:光觸媒中的催化劑在光的刺激下,與空氣中的氧氣與水分生成負離子和氫氧自由基,能氧化並分解各種有機污染物和無機污染物,並最終降解為二氧化碳、水和相應的酸的等無害物質,從而達到分解污染物、凈化空氣的作用。
  • 化學製劑凈化法:市場上的甲醛捕捉劑分為兩種,一種是通過中和甲醛,生成無害物質的方式來凈化空氣;另外一種是通過封閉甲醛,阻止甲醛的揮發來凈化空氣。

=========================

其實在裝修工程裡,我們都無可避免地接觸甲醛這一類化學殘留物。

或許有人會問:它會在什麼地方?

我會說,夾板木材裡的滅蟻劑、油漆,甚至部份稀釋劑等等,都有著這一些揮發劑。

可能有人再問:那麼使用一些抗甲醛/無甲醛添加的產品便不就可以解除危險了?

說對一半,這只能盡量地減低接觸甲醛的量。但仍未能完全排除其物質(新裝修的環境)

現代很多家庭都特別留意這些已被國際甚至美國的衛生組織列明的,長期接觸可致癌物,大家都很擔心。其實業界也有一些小部份的工程公司、傢俬廠,盡量要求工廠、裝修工人使用無甲醛的產品於裝修工程/傢俱之內,以確保用家的健康著想。

其實這一類產品,由於生產制作的工序、用料的配方和成本,都相對於過去傳統的、不講究的較為昂貴,故此,要普及的話仍需要一段時間。

在我而言,我是支持環保及保障用家健康的產品的。而事實上,人類自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對環境的破壞,到現在越加嚴重。此類保障健康與環境的產品,益加重要。只不過,從商業角度看,每個大小商家,都希望能夠賺取盈利,往往也知而不為,任由這類傷害健康破壞環境的產品繼續使用。

大概,只能盼望一天,政府能將甲醛此類化學品作出法律管制其可接受程度之上限,用家才有真正的安心。當然,暫沒有可能將之與石棉的傷害相提並論(除非有更多醫學研究與數據證明其危險程度。)但我仍相信,工程物料是隨著社會、需求而改進的。

2012年7月6日 星期五

物料選擇


工作中,很多時候都需要揀選物料。

顏色、物料特性、價格、數量、用家喜好…等等都需要考慮。

有時朋友好奇會問,室內設計師是否常常選用一些很創新、很貴價的物料於設計內?

不一定的。其實,並非每個客人都是那樣的能夠接受新產品新事物。再者,「物以稀為貴」,新產品於市場流通性比較低,因而生產的量相對低,成本因而變得高了,價格也不會平多少。

很多時候,設計/裝修公司也需要在物料質量與價錢取得平衡,在客人預算之內的同時,公司也需要有一定的盈利以維持公司運作,所以價錢要相宜,質量要合理。

記得初出茅廬時,我對物料認識不多…

因為單說牆紙,簡單分的已有紙面、膠面、仿皮、織
面;平面、立體等等。、特色適用於那個環境/磚牆與石膏板間隔相應配合等等…

價格方面,不同產地來源價格也不同,如

雖然在選擇物料的過程有點沉悶待往後有時間的話,我會開辟一章日記來分享我的經驗之談。^_^

2012年7月3日 星期二

經典


這陣子,我有一個意想不到的悲劇發生在我身上。現分享之。

事情源於兩個月前,友人A先生打算做個小裝修,拆掉一幅磚牆補回油漆、更換廚柜及電器、更換浴室門及浴屏等。基本上就是很簡單的小工程。

我從另一行家介紹給我一名判頭B,我就是一個協商的角色,替友人設計廚柜及介紹判頭進行工程。
在判頭與友人簽訂工程合約後,工程便開始。最初的兩星期相安無事,但是,判頭對於時間安排和地盆管理的能力卻是捉襟見肘,力有不逮。廚柜生產期延誤,浴室門尺寸錯誤等,都讓友人不滿。

其後,安裝好廚柜及無縫石枱面後,有好些手尾(defect)需要另約日子進行。但是這判頭總是太多藉口,承諾安排好日期會做的,卻又臨時爽約。反覆的情況已有多次,友人的不滿升級為憤怒。

如是者,該完成的工作推遲超過一個月。

由於我是中間橋樑角色,因此成了磨心。事實上,我也是責無旁貸,因為我是介紹人,也是一個從事室內設計專業的人,我沒有好好跟進(雖然我是情商幫忙不收分毫)。事情發生後,我馬上積極處理跟進。無奈,判頭卻是個不聽使喚的人,「唔聽我枝笛」,無奈地唯有向行家投訴。

行家也即時處理,他亦解釋,這判頭要鬧才能合作。

事情截至現時為止,仍未解決。

可能有人會問,為何我不用我自己認識的判頭而起用一些不認識未用過的判頭?!

我就是不希望涉及其中,惹人誤會,寧充當顧問形式。只是,今次的好意給破壞了。

在我而言,誠信是個人資產之一。一個不動自覺處理好事情的、言而無信的人,是不會有人欣賞之餘,亦不會有人願意重用。生意,也只會一次。

現分享此經驗,並寫進這裡,就是告誡自己,不可以再有下次。

因為我真的覺得有點老貓燒鬚的感覺……。

2012年7月2日 星期一

無題

http://hk.finance.yahoo.com/news/設計學院取代商學院成為熱門.html

內文中所述的讓我意識到,現今千變萬化的商業社會,很多企業的決策和解決問題的思考核式不斷演變,試圖革新的同時,讓自己盡量立於不敗之地,也比其它人洞察先機,快人一步。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嘗試修讀DMS,當中讀到一科是關於商業組織與行為的課,其間我都不自覺地使用到我做設計工作時的思維和行動來做assignment和presentation。碰巧也切合到課題裡所要求的。

此文正題是,我想說,其實修讀設計課程,我們所學到的除了是設計的概念、歷史、啟發創意、設計技巧外,就是思考模式。

只是藝術和設計這一範疇,一直被主流社會的人所忽視,認為我們靠的是右腦的發達,沒有理性思維對事情獨到的分析。

但是,有時有些事情,「問題只有一個,方法可以有很多個。」,尤其在這個急速而轉變這麼快的社會裡,每一天都有新的挑戰新的變化新的問題。如果要作出適當的商業決策,或許可以參考我們做設計的人的想法,應該有所得著。

在我而言,由構思到成形,都要有很多不著邊際卻又多方思考,腦力激盪(brainstorm)幾乎是每次一接手方案便要用上。而這個過程往往可以發掘到一些有趣的想法或事情出來,往往我們都不大在乎其結果(相對於老闆,我想老闆不會希望過程好玩而不計成本的…)。

而上述的那篇新聞,在我眼裡看也包含了幾個意義:

1.)設計裡的思維模式也成為可以借鏡參考的方式,並可以套用於商業社會中實踐。

2.)這也是被生意人利用,作為一大賣點成為商機之一。如同十數年前的I.T.課程成為主流,後及M.B.A.課程等等已是一大例證。

3.)我們作為設計人,應否反思我們所擁有的是否足以應用於日常工作或生活甚至社會裡?又或者用另一個說法為,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裡,設計的生存空間有多大?!能讓我們發揮發展的有多少?!

……



.

今天這一篇,其實我也不知道自己寫的是想說什麼。只是,腦袋裡有很多想法,很多風馬牛不相及的分析走了出來,並衍生了很多很多其它不同的想法出來…或許,是我想的太多,也許,這次是我「Brainstorm」的失敗例子來告訴大家,設計人,有時是想的實在太多…哈哈哈哈…又並不是事事都如此理想的呢?!

2012年7月1日 星期日

新黎新豬肉注意事項?!

在七月臨近,祝賀畢業的設計學生們,除了寥寥數語外好像沒有什麼可以給你。

……執筆之時,正是下班在地鐵車廂裡回家途中…

細想一下,就決定寫這篇日記,送給各位快來加入設計工作這大家庭(戰場?!)的你們吧!!!

1.)在初入職設計工作,我會建議大家先把一些讀設計時建立的想法和做事方法先放在一邊。(到適當時候才拿出來用。)

因為你讀書所學的純屬理論,可行與實用性,「學院派」未必有足夠的資訊讓你解決現實工作中所面對的問題。

建議多向公司學習,至少這些工作程序是他們久經改良得出來的成果,是實戰下汰弱留強之集成。

2.)然後嘗試用最快的速度(所謂快慢長短,視乎多方原因。不贅。),了解你新加入的設計公司的運作、設計流程、辦公室文化、設計style等等。

3.)其次,要多主動多積極。

並非人要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也不是叫你把所有工作全攬上身。

而是透過學習去讓自己把這些訓練成本能。當然,頭幾次當然要前輩、上司給你示範或講解。

4.)不明白記得要主動發問,以免讓上司、同事誤會你懂,可是你似懂非懂。往後如有Team work的工作時,你會成為別人的負擔。

多了解設計物料或產品的特性、價錢、配搭、可用的方式等。

這些可能在學時只是學懂一點皮毛,未必深入了解,這也會影響日後做設計時你創意的發揮。

5.)如可以的話,隨了要進修更新自己對設計的潮流觸角外,也要多學習一些技巧上、結構上的知識。

最直接的莫過於落地盤,看看各行各業師傅們工作的工序和制作技巧,這些知識會是對你們畢生受用。

6.)了解自己的強弱項目,善用自己長處。

當一個室內設計師,不一定周身刀張張利。以我為例,我其實設計方面並不標青,有很多時候,都是靠「小陽春」突然爆發急才。

但在繪圖、三維空間、傢俬修口方面、工程程序、安排工作、協調客戶和判頭/工人、溝通…等,都比設計來得好。

這是一個可惜的事嗎?對呀!我也沮喪過,但是,當想到,這些技能一部份源於經驗的累積外,也有一些是個性使然,所以,我認為我也算黎幸運的。至少,我仍有可取之處,仍可立身於室內設計。

我想說,別看輕自己,我這不滯的十多年後仍敢寫Blog記下來並「獻世」,我想,你們應該不比我差吧?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以上簡述數點,只是要留意的整體中冰山一角。因為仍有很多的人情世故和設計、工程知識,我仍然是尚未學習。(但我敢這樣班門弄斧,真的感到有點無恥)

但最重要的莫過於:工作、處事和學習態度!這才是最影響你們日後的命運和際遇的東西!

老掉牙的道理,就是謙虛。

用虛心的態度學習,將會讓你得到更多。

希望以上的話,有機會給你們看到,並假以時日,當你們獨當一面之時,亦能這樣的勉勵後輩!

我們都要共勉之!努力!努力!

設計畢業展

快到暑假。

對於莘莘學子,應該是一個讓人起勁的消息。

同樣對於快將畢業的設計學生們,也是一個百感交集的時刻。

因為他們將邁向另一個新階段,或許繼續追逐理想,又或者沉浸於現實當中,努力工作汲取經驗,又或許是繼續升學等等。

過去的十餘年,自從設計學校畢業過後,每年七月,學弟妹的畢業展,我也會盡量抽時間去參觀。某程度上,我真的很回味過去還在學時的光陰,所以,一種的情緒轉移,會讓驅使我去參觀,從而讓我回憶那些年不知天高地厚的設計新鮮人的我,是如何走到至今。

也讓我能從這班後輩的作品中,看到那團火,對設計的執着,對設計的期盼,提醒自己,也是從這團火裡走出來的!

在這裡也祝福今年新一批的各院校設計新力軍,但願你們都能夠堅持到底,克服種種困難。雖知道……做設計,別要老是想著賺大錢呀……。(說笑)最重要還是,讓香港這個文化沙漠,注入新意念新構思,承先啟後呀!

而下兩星期的四和五,我設計母校舉行設計畢業展,希望我下班後能抽空走到展覽參觀吧!

或許,有機會拍些照給大家分享一下吧!

2012年6月30日 星期六

電腦三維軟件---sketchup

近日突然發神經,竟然認真地學習sketchup…

以上開場白,純粹搞gag。

認真的說,這陣子對於自己工作、事業的去向帶點迷惘。

也造就了連續兩個晚上,都寫上一些很模糊的,很迷失感的日記。



其實sketchup真的算是簡單易用。

我今天才正式的下載並試用它,兩小時已大致用的有板有眼。

各位同業,如果認為3DS難於使用,可以考慮學習這個軟件。

或許,可能有人會說,sketchup 出來的圖很假,沒有如3DS般的像真度。

抱歉,原來V-ray已有插件支援sketchup了!

我也期待自己盡快學成,然後增加自己的市場競爭力。

畢竟,現在的室內設計這一行,電腦的使用已絕對普遍,而3D軟件更幾乎是「搵食」的其中一項基本技能。就像十多年前,入職的人必需懂得使用AutoCAD一樣!

真的感慨,但卻是現實。

像我這一類打混了十多年,還差一點點走到管理階層,卻又需要走到前線,身在中小企的設計公司埋頭苦幹,這些技能,不懂的就得學回來了。

再加上,這十多年來,找室內設計公司承辦其室內設計及工程的,程序上已有明顯的改變。

從前,設計公司會先繪好平面圖作出空間的分配後,然後用手繪的方式繪畫透視圖,然後上色、錶圖。

現在,小部份仍會沿用這套方法,唯一分別是用電腦繪制模擬效果圖。很多的室內設計公司,已經一開始便制作電腦效果圖。待修改、確認之間游走的過程之後,才正式的走回頭路,繪畫基本的平面圖、天花圖及電線圖等等。

另一方面,這顯示了另一個重點:就是機會。

作為一個室內設計師,你要把想表達的讓客戶清楚明瞭,就得必需在選擇表達媒介下功夫。

對於客戶,他們由於並非如我們擁有這方面的專業,故此他們很多時不大明白我們繪出來的平面圖…(又或者是現在的科技,寵壞了客戶,他們懶於去嘗試了解圖則。)而電腦效果圖,某程度上就是其中一個較易為人接受的媒介。客人很容易理解他們委托我們想做的工程,完成後是什麼樣子。

言歸正傳。現在職場打混,你沒能力即時去表達自己的意念,就已經慢了一步。再者,公司是一所牟利的機構,支薪的同時,也不過想得到合理的工作效率(如能成效大於所支付的薪酬,他們會更高興。)我就是基於這種想法,不想落後於人,也不想自己成為「老油條」般的指著別人替我畫圖,慢慢地失去那些技能。於是就坐言起行。

再者,人生每天都有新的東西學習吧?!

活到老,學到老。我想,這個人生道理,也能套用於我的工作裡。別認為困難而逃避它,應嘗試克服它呢!同業們,互勉之。

2012年6月29日 星期五

設計重要?可行性重要?


其實在這十餘年的室內設計生涯裡,我偶爾都有過一刻沉淪在這個迷思之中。
近年來,我仍然是沒有頓悟,有的只是另一種自我安慰方式。
我認為,兩者都重要。
設計出來的東西,可以是為了美觀,也可以為了實用,也可以為了改良,也可以是為了重新定義。
而可行性在這裡所指的,就是能否制造出來成為成品。
我認為它倆可以是不衝突並且共存的。
就是它倆分別座落有需要考慮的線性時間鏈的那部份裡?!
猶記得讀設計時,老師如是說。在一個方案之初,就是需要先產生一個概念來著手設計。
而在設計的過程,盡量天馬行空,別要想象到用什麼物料、什麼方法讓之成形。
到你認為時間、或其設計元素已緊逼得無法再進行下去後,決定其設計,便需要落實執行。
………
……

我這個敬重的老師,說的很對。
可是,當我在投身設計工作裡營營役役地努力工作的同時,工作的流水作業會讓人慢慢的訓練得連思考也變得麻木。
我這陣子,也重新地跌入這種迷惑的旋渦之內。
在自己的空間裡貼上寥寥數字分享這個煩惱後,
前僱主貼上這樣的回應:
我個人覺得任何設計都係從"一點"開始,睇你可唔可以捉摸倒嘅姐。從要設計嘅項目配對所有原素去尋找呢"一點",跟住再用呢啲原素去發展可事半功倍。如果都唔得,完全抽個身出黎,例如同小朋友玩吓,第二朝再試。
這個善意的提醒,也讓我感動。至少我在他心裡猶算「儒子可教」。
這兩天的反思,得出的結論是,我太過於著眼設計出的成品其制作可行性,以及其理性框架所制肘,及在於從前工作裡所訓練出的慣性思維,讓我不能衝破固有的概念,形成心理上的「不能也」。說到底,只是我「不為也」。
但願我的努力,能夠再進一步啦!
各位同業,互勉之。

2012年6月27日 星期三

HKIDA鬧雙胞胎?!

近日我去HKIDA的官網瀏覽,發現了一則通知。




就是近日有另一個協會網頁其網名和中文字眼上有相像之處,以恐有魚目混珠之嫌,所以HKIDA發出通告。



再細看兩者,也隱約看到一些雷同。

在我而言,一個協會的成立,目的就是推廣、教育大眾、協助同業、相互交流為首要。

觀乎兩者之差別,我覺得HKIDA真的能夠做到這方面的目標。更重要的是,我有認真的留意過HKIDA的方向和目標,它的確曾於約十多年前,嘗試努力為了室內設計行業走向更專業,研究註冊/發牌制的可行性這方面下過苦功。只是可惜於香港的發牌制度裡,要啟動發牌機制、註冊這一類的制度,相對要付出的費用很高昂,協會無可奈何下功敗垂成。

而後者,如此看像是「賣廣告」、推廣個人業務的平台而已。

當然,我個人意見並不代表就是兩者協會其真正創會宗旨和立場,但如果你是一位同業、室內設計師、設計公司老闆,你是旨在找一處地方張貼廣告從而增加自己的收入/工作機會?還是認真的為了香港的室內設計發展前景、扶植後輩新人能夠承先啟後,推廣室內設計行業並且走向更專業?

如果有幸,同業行家們能夠看到這一則文章最後一段的分享,而深有同感的話,歡迎轉載。
HKIDA鬧雙胞胎?!

HKIDA鬧雙胞胎?!

文章日期:06/25/2012 10:21 am
近日我去HKIDA的官網瀏覽,發現了一則通知。



就是近日有另一個協會網頁其網名和中文字眼上有相像之處,以恐有魚目混珠之嫌,所以HKIDA發出通告。



再細看兩者,也隱約看到一些雷同。

在我而言,一個協會的成立,目的就是推廣、教育大眾、協助同業、相互交流為首要。

觀乎兩者之差別,我覺得HKIDA真的能夠做到這方面的目標。更重要的是,我有認真的留意過HKIDA的方向和目標,它的確曾於約十多年前,嘗試努力為了室內設計行業走向更專業,研究註冊/發牌制的可行性這方面下過苦功。只是可惜於香港的發牌制度裡,要啟動發牌機制、註冊這一類的制度,相對要付出的費用很高昂,協會無可奈何下功敗垂成。

而後者,如此看像是「賣廣告」、推廣個人業務的平台而已。

當然,我個人意見並不代表就是兩者協會其真正創會宗旨和立場,但如果你是一位同業、室內設計師、設計公司老闆,你是旨在找一處地方張貼廣告從而增加自己的收入/工作機會?還是認真的為了香港的室內設計發展前景、扶植後輩新人能夠承先啟後,推廣室內設計行業並且走向更專業?

如果有幸,同業行家們能夠看到這一則文章最後一段的分享,而深有同感的話,歡迎轉載。

2012年6月24日 星期日

進修

對於進修,各行業也是需要的。

在室內設計行業裡,進修也有很多「多樣化」的選擇。

在加強設計技巧、或者實踐性實務技巧性質上,坊間很多的教學組織都有開班教授。學位的高級文憑的副學士的短期的全日制的兼讀制的遙距的應有盡有,最重要是你想透過學習得到什麼,你付錢從而想得到什麼。

有些純粹增強設計概念,學習更多設計知識。又更或學習新的設計軟件以配合自己的設計更能完整地表達。

有些則是涉及管理,例如地盆管理、成本控制、工程規劃等。

有一些就是自我個人需要、甚或基於政府對相關業務的要求,例,小型工程承辦商補足課程、安全課程等。

當然,每個課程都是有它的可取之處,最重要還是要先自我了解一下,自己想在那方面發展、強化那方面的知識或技能等。

在我而言,學無止境,每一天工作上解決的新問題、接觸的新東西,都有它的價值。

希望同業們努力走向更專業。

2012年6月20日 星期三

HKIDA , HKFDA 和 HKDA

HKIDA , HKFDA 和 HKDA

HKIDA , HKFDA 和 HKDA

文章日期:06/20/2012 10:08 pm
事先聲明,我不是宣傳。
事關我也還沒加入上述任何組織。

但我想,有很多外行人,或者在香港修讀室內設計的朋友,都很好奇想知道一下室內設計這一行業的一些事情。

其實加入這些組織,大多都是分幾個會員等級。

學生會員
個人會員
企業會員

學生會員
相對權利較少,但仍可享有基本褔利,定期收到相關組織的活動邀請、通訊等。
事實上,這一等級的會員大都豁免入會費用,或者象徵性的繳交數十元年費便可入會。

個人會員
一般來說就即是以個人名義加入協會/組織,屬於個人(可以)不涉及商業利益。

企業會員
這就是公司名義申請加入協會,當中有幾個可能:一、參加者為公司的老闆、或高層。二、公司授權員工為公司名下申請會員。
通常這就是涉及到更多的商業決定。當然,這只不過代表其公司/企業的決策,並不牽涉協會/組織。

以下這些協會,都有一定的要求,以個人會員為例,首先,大部份協會都會要求申請者是從事相關行業的人士。
其次,要有一定的工作年資。(部份協會更可能要求提供個人作品)
如果相關資料提供充足,那就可以成為相關會員了。

其實在我來看,我會建議一些正在修讀設計的學生加入協會,因為相對地,這些機構發放的相關通訊較為豐富,也有機會放開眼界看多一些不同類型的展覽、講座,看多一些不同類型的人和事和設計,好讓自己眼界大開。畢竟,香港這個多元文化,我們要多學習多觀摩多了解多認識,我們才能有多一些「墨水」充實自己。

為了方便同業或後輩得知相關資料,請瀏覽以下網頁:


香港室內設計協會


香港時裝設計師協會

The Hong Kong Designers Association

2012年6月15日 星期五

滾水淥腳…


做設計,很多時候需要趕工。
以室內設計為例,現場地盆度尺,放圖,然後空間規劃,再到設計主題,一切擬定好後,就得整理方案,繪制模擬效果圖、物料配搭。
有些時候,不單要做presentation board,還要弄PowerPoint ,見客前要排練一次,同時還需要準備好一份配合設計方案的初步工程報價…等等。
在整個設計過程期間,時間永遠是不足夠的,直到死線臨近,design development 不得不叫停的時候,才會把思考的腦袋轉向下一個步驟和工序繼續埋首苦幹。
其次,就是客戶的方面帶來的不便。
如果客戶對設計有一些意見,身為設計人的我們,定必在緊守自己的創作意念與客戶喜好之間取得平衡,達致雙贏。只是,我們總會擔心的是,過程需時多久。
所以,在此建議想從事設計的後輩們,進入設計這一行,必需要有堅毅不屈的意志、能獨立處理解決問題的能力。最重要是,要有加班和繁重工作壓力的心理準備。因為,設計的工作過程並不是一件優差,但是,當你有天看到你辛苦得來的成品,你的滿足感,足以蓋過你的辛酸感受。

努力啊!互勉之。

2012年6月14日 星期四

畢業後第一份的設計工作

畢業後第一份投身社會的設計工作就是繪圖員。
剛出來社會做事,很多事情也需要重新學習。同時也要適應和平衡讀書的設計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異,真正的學以致用。
我那時候工作的確有點畏首畏尾,做事猶豫不決。說到底就是歸咎於讀書時沒有好好記住所學的知識,相關技術與知識貧乏的確令人缺乏自信。同時,讀書時所學習的解決問題方法是比較保險和傳統,以及費時(相對於工作實戰的講求效率和快而準)。再加上,從前的僱傭關係是比較講及論資排輩上尊下卑,還有滲透著點點的師徒制味兒。所以,從前的新人總會對老闆、上司、前輩等人特別恭恭敬敬和服從。
這對於現在新一輩的年輕人,或許當年我那輩的人這樣的態度去打工是難以理解的。但是,持著虛心受教的態度去學習,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都是利多於弊的。
我的第一個室內設計公司老闆,是一個很講求嚴謹、卻要高工作效率的人。為何我會那麼記得他?因為在職期間他的鞭策和冷嘲熱諷讓我深深明白,從事設計工作就必需先擁有堅定向目標走的決心,以及必需承認自己的不足努力克服並持續成長。
那時候我的工作職位是繪圖員,假如從一個不明文的職位排列,繪圖員只是繪畫圖則,它的昇遷可以繼續向繪圖員-->高級繪圖員進發,或者跳往助理設計師-->室內設計師-->高級設計師-->總設計師。
我當然對希望走向設計師的道路,並能獨當一面。

2012年6月13日 星期三

歷史科

在從事設計、或藝術的行業,不免需要熟悉美術史,而平面、室內、及時裝,也需要瞭解相關歷史。
或許我本身是個對歷史有興趣的人,我會認為歷史是前人的經驗的集成。我們認識和學習歷史就是避免再次犯錯、改良和進步的基礎。
而現代我們對美的概念某部分是基於過去美術史的衍生和進程的。
回憶過去有一位導師這樣說:
我們所認為的創意,可能根本就是沒有創意。因為在過去已經有很多前人「創作」了,而後來者只是模仿而已。
但現在的我卻未能完全苟同,一個設計的出色高低與否,在於是模仿形式?還是竊取其意念?
我認為,不論是設計學生、抑或在職的設計人,溫故知新是確實需要。

而現在西九文化發展項目,香港政府也必須多加推廣及教育中小學生認識藝術,為未來的香港發展作最佳的準備。

2012年6月12日 星期二

前景

對於設計工作上,可有想過放棄,或者走到樽頸階段裹足不前?
有的,老實說,現在已經歷著好一段日子了。

我個人情況,最大的壓力就是:

有了一定的經驗,職位也爬到某個位置,再上一級,力有不逮;退下一級,顏面何存。同時也要應付後來者亦步亦趨隨時/甚至趕上了/爬頭了。

很多人會覺得,室內設計師的前途是一帆風順,做了多久年資就會「自動」升職按通脹比率加薪,這個想法我在學時也確曾想過。只是,現實的情況是:一般中小型設計/設計工程公司,你工作上可獲支援的未必那麼全面或徹底。繪圖、找物料、向判頭取報價、制作設計方案等等,都必需「一腳踢」。

而稍有規模的設計公司,工作分配也會相對仔細,每個不同職位的設計員工都有他的工作崗位和職務,專注於設計流程的某部分。

兩者相同之處是,一份人工「硬掘」,這就是室內設計行情之一。而不同之處也是頗多,中小企的設計公司靈活性高,但相對工作較忙、兼顧的較多,但所學習到的技能較廣。而有規模的設計公司則著重於專門、也有比較系統的制度和工序,設計或工程管理上較為工整和有系統。

剛好現在也將會有很多設計新鮮人投身各工種行業的設計公司,希望我的分享能給你們有點參考價值。

2012年6月9日 星期六

從學習中訓練

在修讀設計的幾年裡,最大的得著是,我能夠從學習中訓練出不輕言放棄的決心、追根究底的求證心態、還有對每樣事情抱持著的好奇心。
在學時候,很多情況是,還沒有掌握好設計的思維和邏輯,以致有很多「不能合理地解釋」的設計,當中很多同學也包括我,是為設計而設計、畫蛇添足。
猶記得導師的教導,常借用當時某手機生產商的口號:「科技以人為本」改為「設計以人為本」。

事實上,設計的產生就是由於生活上有需要,設計所帶出的就是使人生活更方便舒適,改善人們生活為目標,甚至是為傳遞訊息,加強人與人、與社會的連繫和溝通。可能有人會說,科技也是這樣?那麼我會說,設計是包含「美」的元素,涵蓋藝術層面的同時也配合和展現科技的發展結合的成品。

在我畢業後出來也秉承著這個信念,相信設計就是讓人更能享受生活和進步。

也深深地相信每個從事不同範疇的設計師與我相法相像。同業們,努力堅持啊!

2012年6月7日 星期四

職場新鮮人

在這十餘年打工生涯裡,我覺得最難於適應的是當一個職場新鮮人的時候。

話說小弟畢業後,碰巧正是那些十年一遇的金融波動,那一年的經濟低迷被稱作「金融風暴」。夜雨兼逢屋漏,樓市也崩塌下挫。香港兩大經濟命脈重創,累得我這個初出茅盧的小子終日惶恐不安。因為當時很多行業也倒閉,失業大軍到處皆是。室內設計/工程公司也在一個經營困難的情況下結業、裁員。雙失的日子我沒有放棄,堅持室內設計工作的目標投寄求職信。同時也為減輕家庭負擔,騎牛搵馬,做了一段時間的搬運工人,直到找到室內設計工作。

2012年6月5日 星期二

「設計」行業概念

當年修讀設計的我,對於「設計師」和「設計」這一行業的概念,也許有很多前人和後來者都有相像的想法:

拿著大大的繪圖袋,衣著緊貼潮流講究,每天輕鬆的上班,辦公室裡無所事事,只需繪圖幾張,每日下午就是同事上司下屬圍在一起煲煙「吹水」度設計。

下班後約三五知己游離在蘭桂芳飲酒作樂直到通宵達旦。然後週而復始到第二天重覆一次上述「活動」...

哈哈,當年我的天真想法現在看來,的確有點可笑。

但是,從事設計,有些時候需要這種傻想法,才顯得自己「不落俗套」來自我安慰一番。

其實,在正式修讀設計的日子後,我才逐漸看到童話故事背後的真相。
(當然,日後投身設計工作才算是真正的「面對現實」)

2012年6月2日 星期六

入行前

還記得十餘年前,報讀設計課程的情景。
呈交報名表格、學歷證明、面試作品副本、報名費後,面即被安排進行筆試和面試的日期和時間。

對於無心插柳的我,報讀之前也只是去圖書館呆了幾天,臨急抱佛腳的閱讀美術史、了解近代時裝品牌的背景、建築史、空間設計等,再加上我對色彩學的基本概念,和中學時修習的美術課。我就只有這些功夫便上場了。


筆試那天,坐在課室裡填著那數十個選擇題。很想說,這是一個惡夢,在學校立場這是初步篩選出合適修讀設計的人。

我很幸運地僥倖過關,然後就是面試了。面試就是全程用英語自我介紹、作品解說、以及問及設計與美術的問題。老實說,這幾乎要了我的命,在那大概半小時的時間裡,使盡了畢生所學的所有詞彙以及對藝術的認識。終於,幾天後收到取錄通知了!
而這個決定,也造就了今天的我,正在寫著這個經歷。

2012年5月31日 星期四

第一篇

第一篇的blog,就先作自我介紹。

我叫Felix the cat,當然這是化名,皆因往後寫的不小心、有可能、睇心情,隨時爆出很多我行業的潛規則、過份現實的內幕。

可不想給過去式、甚至現在進行式的老闆們看到而氣結,也生怕我給打破飯碗呢!

小弟從事室內設計,粗略一算已有十餘年。寫這個blog無非是想把自己在室內設計這裡頭工作的苦與樂作一個記錄,好讓自己往後繼續忙碌於工作中偶爾閱讀這裡的文章能夠會心微笑、或者寫一些工作上發生的事情。

基於工作、家庭的繁忙,我也會盡力每星期更新兩至三次,初步計劃逢星期二、四更新,星期六則視乎情況而定。
希望大家也會喜歡看我的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