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k.finance.yahoo.com/news/設計學院取代商學院成為熱門.html
內文中所述的讓我意識到,現今千變萬化的商業社會,很多企業的決策和解決問題的思考核式不斷演變,試圖革新的同時,讓自己盡量立於不敗之地,也比其它人洞察先機,快人一步。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嘗試修讀DMS,當中讀到一科是關於商業組織與行為的課,其間我都不自覺地使用到我做設計工作時的思維和行動來做assignment和presentation。碰巧也切合到課題裡所要求的。
此文正題是,我想說,其實修讀設計課程,我們所學到的除了是設計的概念、歷史、啟發創意、設計技巧外,就是思考模式。
只是藝術和設計這一範疇,一直被主流社會的人所忽視,認為我們靠的是右腦的發達,沒有理性思維對事情獨到的分析。
但是,有時有些事情,「問題只有一個,方法可以有很多個。」,尤其在這個急速而轉變這麼快的社會裡,每一天都有新的挑戰新的變化新的問題。如果要作出適當的商業決策,或許可以參考我們做設計的人的想法,應該有所得著。
在我而言,由構思到成形,都要有很多不著邊際卻又多方思考,腦力激盪(brainstorm)幾乎是每次一接手方案便要用上。而這個過程往往可以發掘到一些有趣的想法或事情出來,往往我們都不大在乎其結果(相對於老闆,我想老闆不會希望過程好玩而不計成本的…)。
而上述的那篇新聞,在我眼裡看也包含了幾個意義:
1.)設計裡的思維模式也成為可以借鏡參考的方式,並可以套用於商業社會中實踐。
2.)這也是被生意人利用,作為一大賣點成為商機之一。如同十數年前的I.T.課程成為主流,後及M.B.A.課程等等已是一大例證。
3.)我們作為設計人,應否反思我們所擁有的是否足以應用於日常工作或生活甚至社會裡?又或者用另一個說法為,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裡,設計的生存空間有多大?!能讓我們發揮發展的有多少?!
……
…
.
今天這一篇,其實我也不知道自己寫的是想說什麼。只是,腦袋裡有很多想法,很多風馬牛不相及的分析走了出來,並衍生了很多很多其它不同的想法出來…或許,是我想的太多,也許,這次是我「Brainstorm」的失敗例子來告訴大家,設計人,有時是想的實在太多…哈哈哈哈…又並不是事事都如此理想的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